1980 CAFE 咖啡豆專賣店 | 喝淺焙,找北歐
2024第一次咖啡豆選購就上手,咖啡豆基礎學

2024第一次咖啡豆選購就上手,咖啡豆基礎學

Feb 03. 2024

上班壓力大,各種代辦事項總是急著要處理,每次都要藉著咖啡來提神跟舒壓。根據調查統計,為何上班族超愛喝咖啡,有網友提出解析「沒咖啡今天就好像沒精神」,不過每天一杯咖啡太燒錢,於是買咖啡豆自己沖咖啡這件事情,漸漸變得流行起來。

 

當你看到架上每一個包裝精緻的咖啡豆,看起來都很厲害,滿心歡喜地購買了一包,接著興致沖沖的沖煮時,懷抱著期待的心情喝下第一口後,才發現買錯了,這不是我喜歡的咖啡,這不是我要的咖啡。

 

那麼,我該如何選擇適合自己的咖啡豆呢?

 

許多人在挑選咖啡豆種類時,第一件事情都會先以酸感強度考量下做為選購要點,說的白話文一點就是酸或是不酸的咖啡。

 

老闆,我不要酸的咖啡豆哦。

是不是酸的咖啡豆就是不好的咖啡啊?

為什麼上次買的咖啡豆會酸呢?

酸的咖啡豆喝起來沒有咖啡味呢!

朋友說酸的咖啡是不好的咖啡!

 

但是,挑選上只要選擇酸或不酸這樣就夠了嗎?

 

因此,我們在挑選上的建議會是以「香氣」做為出發點,也就是說你喜歡的咖啡是什麼樣的味道?例如:我喜歡濃郁的咖啡香,苦一些也沒關係,或者喜歡水果香帶點花香是我心中首選。

 

所以說,以香氣來判斷是否為自己喜歡的味道是非常重要的,在這裡我們先簡單歸納為傳統咖啡味非傳統咖啡味兩種標準,這樣選購咖啡豆的基本輪廓就出現了。

 

顧客常要我們推薦咖啡豆,反過來我們會先試著了解顧客想要什麼。

 

再來就是許多朋友關心的「酸與不酸」事實上,咖啡本質是水果,理論上所有的咖啡豆都會酸,只是強度大小不一而已,而控制酸感強度的方法,就是烘焙及沖煮。

 

烘焙屬於前端的製程,是烘焙師的工作,所以我們要建立一些基本概念。大致上烘焙的深度會影響咖啡的酸度,所以烘焙度越深,咖啡喝起來醇厚感越厚實,咖啡感也就越重,酸感越低;然而烘焙程度越淺,也就越能表現出產地的特色,常聽朋友說的茉莉花香啦,柳橙、檸檬之類的水果香,就是這個焙度,而咖啡感也就越低,喝起來的口感偏向類似果汁風味,酸感非常顯著。

 

所以延續上述的「傳統咖啡味」及「非傳統咖啡味的判斷後,接下來很清楚的我們就會知道,如果我們要喝酸度低的咖啡,那選擇的烘焙度就會是中烘焙、中深烘焙甚至是深烘焙;假設今天我喜歡的是花香風味帶明顯的酸感,那正確的選擇就會是非傳統咖啡味,淺烘焙的咖啡豆。

 

適合加牛奶的咖啡豆有哪些呢?

 

 

還有一個問題也是許多朋友會關心的,就是如果想加牛奶,那適合種類的咖啡豆有哪些呢?

 

加牛奶的咖啡比較順口啦!

我不習慣喝黑咖啡!

早餐還沒吃,不敢直接喝黑咖啡,先喝有加牛奶的咖啡墊底!

 

想像一下,喝到加了牛奶的咖啡是什麼味道呢?

 

首先,先回到香氣的部分,不難猜出其實想喝到的其實就是拿鐵或是卡布奇諾吧,那到底要挑選什麼種類的咖啡豆才是真的適合加牛奶呢?

 

假設期待喝到的口感是滿滿濃郁滋味咖啡香,那挑選的重點就會從中烘焙、中深烘焙或是深烘焙的方向去挑選。承上述烘焙部分,「傳統咖啡味」的特色就是厚實濃郁低酸感,咖啡感很重,只要搭配了恰當比例容量的牛奶,相信都能輕鬆喝到濃郁的咖啡拿鐵。

 

所以淺烘焙的咖啡豆就不適合加牛奶嗎?

 

有此一說,淺烘焙咖啡就是要喝黑咖啡,加了牛奶反而會破壞原本的味道,會白白浪費一杯好咖啡!

但實際上是如此嗎?

 

我們先回想一下,淺烘焙咖啡豆的特色是花香及水果香,只要適當萃取咖啡及適宜的牛奶量的比例下其實,水果香氣的拿鐵其實會超乎你想像中的驚艷哦。但是前提是一定需要調整,拿捏比例跟中深烘焙咖啡豆絕對不一樣,如果照著「傳統咖啡味」的比例去混合,相信喝到的會是一杯奶味蓋過咖啡味的一杯咖啡。

 

咖啡豆保存方法建議

 

選購完咖啡豆之後,接著我們要來談保存的方式。

台灣長年處在氣候潮濕的狀態,各地相對濕度動輒超過65%以上,尤其以夏季更甚,所以在這樣的環境下,若是咖啡豆保存不當,是很容易讓咖啡豆品質異變,小則風味不佳,大則傷身就醫。所以我們一定要學會正確的保存方式,這樣沖咖啡才會確保健康無虞且有樂趣。

 

保存咖啡豆2個要訣

 

1、咖啡豆包裝拆開後,就要快點喝完

包裝一經開啟後,會有大量的空氣進入包裝袋內,咖啡豆大量接觸空氣,香氣會開始迅速流失,風味也會不停的氧化,尤其是咖啡粉,接觸面積更是大,質變速度更快,不耐久放。

 

2、咖啡豆買回家後,請置放在室內乾燥陰涼處

因空氣中含有大量的水分,會使得咖啡豆表面油質沾染水氣,容易引起異味;所以咖啡豆務必存放在乾燥、陰涼處。

 

聽說,咖啡豆放在冰箱裡也是一種好的保存方式?

 

在這裡我們是堅決反對這項作法的,試想我們從冰箱取出飲料至室外,沒一會兒,飲料的表面就會有大量的水珠,而飲料換做咖啡豆,從低溫的環境到溫暖的室外接觸後,就會在咖啡豆的表面形成小水珠,反而增加濕氣質變,造成迅速腐壞。

 

咖啡豆就像食物一樣,包裝一經打開後,還是儘快喝完才是。相信你買回家的洋芋片,打開包裝後應該不會放到半年後繼續食用吧,咖啡豆也是,好味道要及時。

 

咖啡豆價格

 

一般我們到咖啡店或是量販店去,會看到形形色色包裝的咖啡豆,有大有小包裝,價格不一,有的1公斤(約2磅)大包裝600~700元左右,有的1/4磅卻要好幾千元,究竟為什麼價格會相差這麼多呢?

 

題外話,站在保存的立場,我們不太建議選購大包裝的咖啡豆。

 

第一點,包裝打開後就要儘快喝完的原則下,大包裝的咖啡豆通常都會喝超過一個月以上,已然失去風味及增加咖啡豆質變的情況。

 

第二點:通常大包裝的咖啡豆大部分都是從海外進口,從原烘焙地烘完豆子後,再經由海運到台灣來,接著放到架上販售,最後到你的手中最少要耗時2個月,已不新鮮,甚至有網友指出,買回家後的咖啡豆,放超過一個月後,喝起來像似在喝煙水,味道可說是逐次遞減。

 

回到咖啡豆價格,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,可以讓差價大到如此之譜。不外乎就是名氣稀缺性風味了,像是早期的藍山咖啡(Blue Mountain)、夏威夷可娜(Kona)到近年紅極一時的藝伎(Geisha),可說是至今造成價格居高不下的三冠一體。

 

為什麼都是耶加雪菲,還是會有不一樣的價差?

 

大部分的烘豆師都會依生豆的進價、烘豆技術及烘焙度的考量,照著利潤的比例原則下制定價位。所以就會有市面上的耶加雪菲價位有高有低的情形。但這樣的定價方式有一個極大的盲點。

 

價位高的不一定比較好喝,買豆往往要靠運氣。

 

我們定價方式則是回到原點,讓咖啡豆自身風味決定自身身價。

 

影響一支好喝的咖啡風味因素相當多,從咖啡豆的品種、產區、地理條件、處理法都會對一杯咖啡產生影響,所以當中的條件都是環環相扣的。身為烘豆師的我們主要工作就是,表現出每一支咖啡豆最佳的風味極限,也因此有些豆子受限於品種、產區、地理條件的先天因素甚至是後製處理法的失誤,烘焙後的風味往往不若其他豆子。

 

杯測就是決勝負的關鍵,一支豆子必須要經過香氣、風味、酸感、厚實感、平衡度­…等等標準來決定最後的評分;所以,讓咖啡豆自身風味來決定自身身價,這樣如此繁瑣嚴謹的態度,將不是「質」和「價」之間的折衷,讓顧客更明白了解這點,才會對得起花錢消費的你們。

 

結語

 

我們從「酸與不酸」的咖啡豆開始旅行,一路逛到「傳統咖啡味」「非傳統咖啡味」,接著拜訪了適合加牛奶的咖啡豆,到保存咖啡豆,最後一站則抵達咖啡豆價格

 

其實這些都是平常我們每天都會遇到顧客詢問的問題,所以我們特地寫了一篇文章,來試著消除大家的疑慮,幫各位建立堅實的基礎咖啡學,並且有邏輯的流動,期望大家能收穫滿滿,對於咖啡豆有更深一層的認識,在選購上不再有任何的困難,輕鬆買到自己喜歡的咖啡。

 

覺得這篇文章好嗎? 請分享給您的朋友!


或許你也會喜歡

探索咖啡種類分級制度!教你讀懂咖啡包裝袋上的標籤

淺烘焙?中烘焙?烘焙度究竟分哪幾類

聰明濾杯是什麼?三招提升你的手沖成功率

認識耶加雪菲、谷吉,你要知道的衣索比亞

歡迎「讚」一下我們的粉絲專頁,接收新文章!